現在,資源越來越少,只能想辦法發現并開采新的資源才是權宜之策,開采的地方有的時候非常險峻,不宜人工操作,這時候用到了移動破碎站來代替人工操作。
我省10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勘查項目共投入資金2.79億元,針對這么多費用,應該如何有效使用這些項目經費呢?
1、深入調查,優選項目。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省國土資源廳組織有關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對全省64個大中型礦山資源潛力狀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完成了24份具有一定找礦前景的礦山資源潛力調查演講。此基礎上,省國土資源廳組織有關專家對資源潛力調查演講進行了反復論證,優選出10個成礦條件好、資源潛力大的礦山開展深部及外圍找礦工作。國家和企業投入了2.79億元的找礦資金,找出了價值超千億元的礦產資源,投入產出比達1:360。
2、專家監審,嚴格施工。省10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完成野外實物工作量為:鉆探15.53萬米,坑探5032米,水準丈量2.5萬米等,工作質量都達到優良級。為保證項目工作質量和進度,省國土資源廳建立了專家監審制度,聘請專家專事跟蹤項目工作進展,監督檢查項目工作質量,同時為勘查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提供技術指導。
3、嚴格把關。確保質量。我廳建立了嚴密的項目驗收審查制度,認真組織實施野外驗收和成果報告、儲量演講、經費決算演講審查。項目野外工作完成后,省國土資源廳組織有關專家到實地進行野外驗收,通過野外驗收后,項目才干進行效果演講的編寫。項目效果演講、儲量演講、經費決算演講編制完成后,全國危礦辦和省廳聯合組織有關專家分別進行專項審查。
4、引導投資。其中政府、企業合作勘查階段投入資金1.96億元,礦山企業1.10億元。項目完成后,由于找礦效果好,礦山企業又追加了0.83億元開展詳查-勘探工作。財政資金有效引導了礦山企業投資,財政與企業投資比達1:2.24拉動作用明顯。與此同時,我省國土資源廳會同財政廳嚴格執行專項經費使用管理的有關規定,確保資金規范平安使用。一是規范項目資金管理順序,做到項目預算審查、下達、撥付、執行、竣工決算審查等五個管理環節的規范操作;二是嚴格依照《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對項目實行單獨管理,專賬核算,確保合理、有效地使用項目經費;
下一步,省國土資源廳將組織實施我省期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勘查工作,集中各方力量,努力找出一批大礦好礦,為保障礦產資源供給、實現我省跨越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