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發達國家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利用率已達60%-90%,而我國尚不足5%,這無形中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將建筑垃圾作為建筑業的資源,大有可為。上海建冶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研制出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建筑垃圾處理再利用成套設備,它將處理后的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并進行分類、篩選,再生利用,從而實現由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環模式的轉變。
立足市場 為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助力
——上海建冶重工機械有限公司采訪記實
■ 文/馮學澤 汪梅
舊城改造、新村建設、廠房擴建、商品房建設裝修……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大量垃圾的產生,成為環境治理工作的重難點。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建筑垃圾的治理力度,但建筑垃圾隨意堆放的現象依然存在?!笆琛眲儆凇岸隆?,作為建筑建材業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大力開展建筑垃圾的回收、再生和利用,迫在眉睫。
上海建冶重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稱“建冶重工”)是主要生產各種破碎機和磨粉機的高科技企業。多年來,“建冶”人以農夫的心態精耕細作,以誠信創新的經營理念贏得市場,以國際化思維謀求發展,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生產的破碎篩分以及各種型號磨粉機等普通機械技術性處于國內同類產品并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探索出了一條運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成功途徑?,F在,公司產品除了在國內各省市銷售,還遠銷東南亞、歐洲、非洲、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使用,深得用戶的信賴和好評。
創新致遠 情傾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
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一直是建筑界極為關注的重要問題。
“四川地震災區隨處可見的成片廢墟在提醒我們,這片遭受重創的土地距離愈合尚遠。據悉,四川汶川大地震共產生約數億噸建筑垃圾,超過中國1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總和……”,雖然距離“5.12”汶川特大地震已過去3個多月,但作為極富社會責任感的建冶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對震后建筑垃圾資源化如何利用卻十分關心。
建冶主要負責人楊金國說:“重建災區,人人有責。作為大都市上海的企業,更應勇于擔當,承載責任。為支持災區建設,我們承諾,四川地震災區相關單位前來購買‘建冶’產品,凡是出具地方政府或以上證明的,我們將以惠甚成本價賣給對方……”
楊金國是一位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探索者,對環保事業情有獨鐘。多年來,他帶領建冶公司的一批技術研發人員一直致力于各種礦山機器的制造和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的研制?!笆澜绨l達國家無不重視鼓勵廢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眼下,上海因迎世博建設高潮等引發的城市廢混凝土‘產量’正在急速增加。2007年渣土總量,已達到4000萬噸。接下來的兩年,也將只增不減。如何為上海每天幾萬噸建筑垃圾找出路,如何處理建筑垃圾以及合理利用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對城市建筑垃圾的日益增加,建冶人感觸深。
早在2003年,楊金國立足已長,帶領他的團隊——數十名工程師對碎石制砂、篩分設備進行了研發和試驗。他們針對廢混凝土破碎難、清洗難、分離難,含土含粉量大等技術難題,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采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工藝,反復探索實踐。2006年,在攻克了技術上的多項難題之后,成功制造出了專以廢混凝土為原料的破碎、篩分成套設備,每小時產量為50-300t/h(產量、成品料粒度可根據要求設計),力求為更多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助力。
2007年4月,建冶重工參與上海寶鋼十三冶關于廢混凝土破碎、篩分成套設備的招標,他們大膽采用新型以廢混凝土為原料的破碎設備,振動喂料機在連續均勻的給料同時,將廢混凝土中的泥土、雜質去除。經過實踐與比較,在眾多碎石設備生產廠家的競爭中,憑借整套設備設計合理、先進、產品質量優越,上海建冶重工脫穎而出,一舉成為上海寶鋼十三冶國內廢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破碎、篩分成套設備的提供生產企業。
2007年8月,“建冶”生產的破碎設備在十三冶的使用下為上海市滬太路改造工程試驗段提供石料的試驗得到了肯定。正如上海市市政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孫家瑛所言,試驗獲得的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證明這項城市廢物循環利用的技術,完全可以進行更大范圍的應用推廣。(該廢料再生利用項目在新民晚報2007年8月15日已經報道)
建冶重工的產品用在城市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中獲得的成功贏來了不少聲譽,訂單也紛沓來?,F在,公司生產的以硬巖反擊式破碎機、顎式破碎機為核心的破碎篩分成套設備,成為國內外建筑行業以及高等級鐵路、公路的設備;公司各種型號的磨粉機,設計新穎、研磨效率高、能耗節省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創新性,更是冶金行業及各種礦物粉磨的理想設備。
為在國際分工中占據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建冶”緊握時代脈搏與機遇,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在濱海工業園區新建3萬多平方米的生產基地?,F在,基地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據建冶負責人介紹,該工廠將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投產,成為國內的流水加工各種礦山機械的專業化出口基地,年產各種型號礦山破碎、磨粉設備將達上萬臺……
科技為先導 奉質量為百年大計
建冶重工的主要負責人楊金國把市場競爭力作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終裁決,多年來緊跟市場動態,實行“產學研”、“產銷研”一體化,注重自主知識產權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從而有力推動公司業績的迅猛發展。2004年申請的立軸沖式破碎機(號為:ZL.9)、高壓磨粉機(號為:ZL.2)(數控高壓微粉磨申請號為、洗砂機申請號為.6)和2006年申請的數控高壓梯形磨(號為:ZL.2)等新工藝、新產品均已投入使用,使用效果經過市場的考驗表現較好。
楊金國說,“市場千變萬化,‘建冶’時時創新應對,限度地開發出技術含量高、品質過硬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為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作貢獻,”縱觀“建冶”多年來的探索發展,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力量,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可以說是其走向成功的一大思路之一。如今,“建冶”已與多所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不斷尋求技術上的突破,保證產品旺盛的生命力與核心競爭力。
“建冶”在生產產品時嚴格把好質量關,所有產品主要部件采購選用的鋼材均取自上海寶鋼集團,配套件亦選用質量的廠家產品,轉子軸、偏心軸等采用優質鋼全鍛打件、加工制造而成;與耐磨材料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研制設備中的鄂板、板錘和襯板等易損件,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延長了易損件的使用壽命,節約了材料加工成本;電器控制設備中的電控柜、操作臺外殼,經過防腐處理,由機械剪、拆、拼裝而成;所有電器原件布置、安裝,包括合理的間隙、距離都按科學設置,保證電器在正常運轉情況下所產生的電弧和熱量不影響電器原件的性能,安全可靠、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
一個成功的機械制造企業,還必須是按國際標準進行科學管理的企業。建冶重工在重視加大產品科技含量的同時,為達到“工藝求先進、質量要穩定、管理無止境、服務靈活性”的治企理念,不斷深入貫徹GB/T—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相關現場管理方法。
質量是百年大計。多年來,建冶人始終不渝地將產品質量放在位:將公司建立從原料進廠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質量監控體系;在生產過程中,從零部件開始把關,每一道工序都必須按照規定操作,每一件產品都必須經過嚴格檢驗,對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會經過幾次的反復試驗,絕不會讓質量不合格的產品走向市場。建冶人對品質的執著追求、與日俱增的精品意識,正滲入到生產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并令“建冶”品牌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此外,“建冶”還對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內部管理進行大膽的改進,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度,真正做到操作有章法,事事有責任,工作有監督,使企業的計劃、考核、監督形成有機整體。現在,公司已具備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楊金國說,企業的發展應建立在對客戶誠信和對自身產品自信的基礎上,“建冶”的誠信并非一句空話,而是通過企業的科技實力和引入嚴格的管理標準和技術規范得以體現,公司“誠信為根、科技為本、品質上乘、服務上”的品牌形象是終得到市場和客戶認可的關鍵因素。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建冶”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信譽贏得市場,以“品質打造品牌、服務提升品牌”的品牌戰略!
誠信致遠 服務上
誠信是企業的生存之本、立足之道,只有用誠信創造市場,拓展業務,企業才能實現持續發展??v觀建冶重工的發展:一個很小的民營企業,從租賃一小廠房起步,到現在一個初具規模的機械制造企業,走的是一條誠信守信之道,以誠信彰顯。講誠信,在建冶的員工中已形成了強烈的共識并付諸切實的行動。
建冶重工的“一諾千金”真正體現在行動上。他們充分利用區域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性價比產品,與客戶結成長期合作伙伴,共同實現企業穩定持續發展。此外,公司還緊跟潮流,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公司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積極開展互聯網營銷,及時向客戶提供公司的產品信息和的技術服務。
“心虔志誠,客戶上”,為客戶提供更為的服務可以說是建冶重工的核心所在。多年來,建冶重工不斷吸收現代企業服務理念,在客戶服務方面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誠信流程——
在產品銷售前,“建冶”根據客戶的需要,指導客戶配置為適用的設備型號,亦可根據客戶的特殊要求,設計制造產品;產品銷售中,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標準生產、試機、檢驗,并及時依合同組織發貨;產品銷售后,一方面免費為客戶指導安裝調試,現場培訓操作人員;另一方面設備實行三包,產品保修一年(正常磨損、易損件及操作不當造成的部件損壞除外),國內客戶在質保期內如設備故障,“建冶”保證在接到用戶電話后及時到達現場,排除故障,保障用戶的正常生產?!敖ㄒ薄辈粌H在產品上提供保證,更有一個稱心、省心、放心、無憂的全面服務,讓客戶買后沒有后顧之憂。
建冶重工憑依雄厚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其高水準的產品品質和良好的企業信譽,在發展中以其獨特的管理理念,積極探索并創建自有的企業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發展無止境,創新無止境。建冶重工如何保持多年積累起來的優勢并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建冶人面對未來競爭考慮的又一戰略問題。楊金國說:“從更大范圍內更高層次上制定建冶重工的發展戰略是企業發展的必然。我們將會抓住城市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契機,在‘專、精、特、優’上下功夫,并整合已有資源,擴大生產規模,快速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創造出重工機械行業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