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盜采河沙不斷?原因多方面

    寫作時間:2019-06-25 瀏覽次數:
    對于盜采河砂的打擊比較困難,由于盜采分子多是‘打游擊’,挖掘機裝載在車上可以移動,機動性很強,給打擊帶來很大難度。為何盜采河沙不斷?原因多方面。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盜采河砂的打擊比較困難,由于盜采分子多是‘打游擊’,挖掘機裝載在車上可以移動,機動性很強,給打擊帶來很大難度。”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楊啟強說,當存在多個違法主體在不同時間段對同一地點實施違法采礦行為時,違法主體難以認定,難以追究違法當事人的責任。

    為打擊私挖濫采,各級政府制定了共同責任制度,不過在查處非法開采砂石等礦產資源違法行為時,并沒有真正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密切配合的聯合執法格局,對違法采礦行為的監管和打擊未能形成真正的震懾力。

    與此同時,自然資源執法部門在辦理非法采礦破壞礦產資源案件,向法院、公安等部門移送礦產案件時,有時會遇到相關部門未及時受理或拒絕受理,案件查處落實到位困難。此外,法律賦予自然資源執法部門的權力有限,沒有查扣、沒收違法開采設備的權力,難以震懾違法采礦者。

    多部門聯合執法,斬斷非法采砂利益鏈

    相關人士建議,在掃黑除惡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應加大對違法開采砂石資源的企業、人員的打擊力度,嚴懲幕后“保護傘”和失職瀆職行為人。

    楊啟強說,應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對砂石礦非法開采的防控打擊力度。“建議繼續做好礦產衛片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提前介入、提早研判,抓好礦產圖斑判定和違法案件查處整改工作;及時轉辦跟蹤礦產資源違法舉報線索,持續做好日常礦產資源違法舉報線索的督辦轉辦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及時將礦產違法線索轉辦給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非法采礦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資源管理科科長殷勇建議,應組織公安、交通、環保、安監等部門開展集中整頓、聯合執法等活動,嚴厲打擊違法開采、違規生產、非法盜采、污染環境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規范山石資源開發秩序,加強對礦山停產狀況的監督檢查。

    相關人士表示,應依法從重打擊非法采礦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督促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加大對有證砂石礦山持續越界非法開采行為查處力度;打擊查處取締無證非法開采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依法從重追究違法當事人責任,達到“查處一案震懾一方”的效果,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利用。

    陳冬杰說,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建議進一步規范土地征收、農民失地救援保護等相關制度機制,同時更需要加強城市文化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讓村民向市民的角色轉換中不僅享有可靠的物質保障,更能感受到更多的精神力量。“有必要加強社會調解機構等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提供公益咨詢、救助,引導當事人以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舉動解決矛盾、消化矛盾,讓黑惡勢力犯罪從源頭上消滅,徹底凈化生活環境。”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