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華北平原環抱的渤海,是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部分地區的主要出海口。環渤海地區資源豐富,已形成發達的綜合經濟區,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巨大的貨運量也使得環渤海地區成為我國運輸結構調整的區域。
環渤海地區各省市因地制宜,促進公路運輸轉向鐵路和水路運輸,構建多式聯運服務網絡,有力支撐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據了解,北京市和河北省已經陸續開展多個砂石“公轉鐵”對接項目。北京市計劃,未來砂石長距離運輸將主要采用鐵路運輸方式。
日前,3000噸砂石骨料從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火車站搭乘“綠色專列”駛向北京。這些砂石骨料運抵北京后將被轉運密云、通州、房山等地,用于工程建設。
河北省砂石骨料資源豐富,對北京市的供應量占總體供應份額的40%以上。據統計,進出北京的砂石骨料運輸貨車每天近1萬輛,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汽車尾氣排放超標、貨品遺灑等情況,對路面和周邊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
2018年以來,河北逐步推進省內砂石骨料進京由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轉變,同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砂石設備等單位合作,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加大鐵路貨運場站項目建設力度,推動砂石骨料“公轉鐵”運輸和利用專用集裝箱裝載運輸。
歡迎咨詢我們的砂石骨料設備。
6月1日起,負責運營河北港口集團黃驊港區礦石碼頭的滄州黃驊港礦石港務有限公司,延長鐵路疏港貨物免堆期,對裝載鐵路疏港貨物的船舶實施優先靠泊,鼓勵礦石疏港由公路運輸轉為鐵路運輸。
《滄州市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19—2020年)》(簡稱《方案》)近日印發,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提出力爭到2020年,滄州全市基本形成以鐵路為主的大宗貨物運輸新格局,沿海港口礦石原則上改由鐵路運輸。
《方案》明確,滄州將加快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到2020年,全市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新建及搬遷轉移的相關大型工礦企業及新建物流園區,原則上全部修建鐵路專用線;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將達80%以上。
6月底前,滄州將為大型工礦企業制定鐵路運輸解決方案;規范鐵路專用線代維、共用收費,降低工業企業鐵路專用線使用成本;2020年采暖季前,黃驊港的礦石原則上將主要改由鐵路運輸,鋼材、水泥、礦建材料等鐵路集疏運量大幅提高。
曹妃甸港區鐵礦石運輸全面實現“公轉鐵”后,每天可減少1.7萬輛重型貨車進出港。“此舉能夠有效破解長期以來嚴重依賴汽車運輸造成的污染和超載問題,達到釋放潛能、集聚產業、港產聯動、防治污染的目的。”唐山市市長丁繡峰說。
目前,曹妃甸港區已與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新泰鋼鐵有限公司等大型鋼鐵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唐曹鐵路、水曹鐵路、唐呼鐵路及鋼鐵企業鐵路專用線建成投用后,火車疏運量將大幅增長。今年,曹妃甸港區“公轉鐵”運輸量預計將達4000萬噸。
曹妃甸港區服務港池島區域的鐵路港池島站和服務一港池東岸線的鐵路集裝箱專辦站兩大場站,將于今年年底全面投運。屆時,場站將依托唐呼鐵路、大秦鐵路,以及遷曹、唐曹、水曹、漢南鐵路支線,形成快捷的鐵路集疏運體系,助力曹妃甸港區成為海鐵聯運的重要樞紐。
遼寧沈哈紅運物流公司創新標準化運載單元,加大推廣和應用力度,利用企業自備35噸敞頂箱,開行哈爾濱沈陽焦炭班列和糧食班列,在東北地區開創了焦炭進箱鐵路運輸的先河。今年,焦炭班列運輸線路擴展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北內陸遼寧各港口之間開行了多條糧食班列,全年糧食運量計劃達到210萬噸。
該公司還根據客戶需求植入運貿一體化等多種服務元素,進一步連接上下游煉化、冶金客戶,提供原材料采購成品銷售的全程物流總包服務,使大宗散貨業務由單一運輸服務向全程供應鏈服務轉變;不斷拓展海運訂艙業務,延伸海運鏈條,為傳統多式聯運轉型升級提供了有益探索。
遼寧沈哈紅運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抓住運輸結構調整的機遇,通過大連與營口兩港優勢互補、融合發展,鞏固優勢地位,擴大“1+1>2”的效應,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持續支撐。
當前,以北京市、河北省為代表的環渤海地區砂石“公轉鐵”正在加快推進。砂石“公轉鐵”不僅對砂石骨料行業意義重大,該模式還為其他大宗貨物“公轉鐵”提供了參考案例,將為國務院推進全國大宗貨物運輸變革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