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正式發布公告,“打包”出讓珠江口黃茅海和湛江海域3塊海域使用權采礦權。按照項目出讓公告,3個區域所開采的海砂礦產資源僅供香港機場第三跑道、深圳機場第三跑道、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使用,不得另作他用。消息一出,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在“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如何科學開發利用、管控礦產資源?讓我們的資源發揮潛能,同時也保護環境,非常重要。海砂作為河沙的替補品粉墨登場后,如何實現良性發展?
對此,本報近日特約礦材網專訪了此次海砂出讓前期調查工作的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環境地質與工程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夏真博士。他分析指出,這離不開政府的科學管控,公眾的科學認知,使用者的合理開發使用。
海砂開采
夏真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重要組成單位,廣東加快海砂資源調查與供給是支撐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而廣海局在這方面有著相當好的工作基礎、技術力量和人才保障。特別曾是與原廣東省海洋漁業廳合作開展的廣東省海砂資源調查,為這次掛牌出讓提供了資料保障。我們是專業的工業制粉設備(金屬礦、非金屬礦磨粉加工)、石子生產線碎石生產設備、機制砂生產線砂石生產設備廠家,如需相關設備具體信息可以通過我們的進行詳情咨詢。
海砂“熱”的形成,其實與海砂用途多、分布廣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全球普遍認為海砂是僅次于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的一種重要的海洋礦產資源。夏真提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經濟便宜又運輸方便的海砂呈現熱門現象是必然的;另一個方面則是市場規律,過去海砂的價格可能只有幾元錢一立方,現在可以達到上百元一立方,經濟價值非常巨大。
而想要科學地開發利用海砂,首要的是摸清資源家底,開展較為完整的科學調查評價。“只有知道哪里有砂,哪里可以采砂,這個砂到底能不能達到礦產級別,我們才好去利用海砂,才好管控海砂,才能更科學地開發利用。”
實際上,海砂用途非常廣泛,比如做玻璃。“不要把‘金子’當做普通砂賣掉。”夏真表示,海砂里面其實還包含鋯石、金紅石,甚有砂金、稀土元素這一類的礦產,雖然有的能否達到工業指標或工業用途別尚待論證,但如果僅把海砂用來做填料,其實是一種浪費。“把這種具有工業價值的砂保護起來,或者是開采之后再做填料或建筑用海砂,這樣對科學規劃管理是比較有利的。”
此外,海砂不能無序開采、亂采亂挖。
一是要考慮海砂開采的環境影響,包括對整個海底系統、生物系統、水動力系統的影響;是否會造成局部環境改變或者是地質災害等問題。“采用哪種采砂工藝,哪些區域需要避讓等,對這些方面應該要有一個評價。”他說。
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要制定包括價格機制在內的一系列科學規劃。“港珠澳大橋建設需要大量的海砂,但是因為價格上漲并形成了壟斷,施工期延后了半年,這對整個工程進度都有重大影響。所以不處理好海砂的來源、價格,有可能會制約重大工程的進展。另外我們還要呼吁,盡管海砂在海里,海域面積廣闊,但無序亂采海砂對環境的影響很大,我覺得這方面應該注意。”夏真強調。
海砂是屬于國家管控資源。夏真認為,在招拍掛中,加強對采礦權和海域使用權這“兩權”的監管相當重要。“采海砂不僅是對這塊區域的使用,也包括礦產的使用,所以也應該有相應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學管理、摸清家底、價格和用途的管理也是應該做到的。”此外,他認為還應該一些有資質、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進入海砂開采市場,讓海砂市場盡快專業化、正規化,也更有活力。
對大眾來說,說起海砂更多地想到的是沙灘、旅游,從資源角度的認識較為陌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它的資源價值和特點呢?
夏真介紹,海砂與河沙的不同在于它相對比較純凈。另一方面,海砂的成因和物質成分也相對復雜。目前海砂很大程度上是用來做填料或建筑。因為許多地方對河砂巨量開采量,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河砂挖掘受限的情況下,海砂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海砂含鹽量較高,如果不經處理直接使用,易腐蝕鋼筋等材質,對建筑物的結構、壽命造成影響,因此要經過淡化或清洗之后達到建筑用砂標準才允許使用。
“作為專業的海洋調查機構, 我們有義務讓公眾了解海砂,對于海砂的保護、管理等各方面都是好事,我們要共同推動。”夏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