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個多月的努力,浙江寧波全市范圍內普通建筑石料(機制砂)資源調查取得成果,寧波市域可作為機制砂礦用的地層和巖石分布情況基本摸清,為今后寧波市機制砂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天然砂資源日益枯竭,需要替代產品
天然砂有河砂、海砂兩種。河砂在我市的奉化、寧海的部分流域有少量分布,我市應用較少。一直以來,我市建筑工程用砂絕大多數以海砂為主,海砂主要采自寧波與舟山之間海域,并且大部分從舟山運來。寧波市地方建材管理處等單位提供的數據表明,去年一年,全市建筑用砂達2000萬噸。近幾年,用砂量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今年4月,市政府頒布禁采令,寧波海域禁止采砂。天然砂是資源,隨著大規模的開采利用,已日漸走向枯竭。
國內城市普遍應用,寧波起步較晚
機制砂是指天然巖石經機械破碎,然后篩選成巖石顆粒。機制砂與海砂等天然砂相比,具有質量穩定、顆粒級配合理等優點。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日本、英國已100%采用機制砂作為建筑用砂。
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一些水電和土木建設工程開始地取材進行機制砂的生產工藝、產品技術性能和在混凝土中應用的研究,并開始在工程上使用。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福建等省市相繼開展了人工砂的使用研究,先后建立了少量的專業人工砂生產線。
相比國內一些大城市,我市機制砂開發利用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以機制砂為主要產品的石料礦山,僅有十來家礦山在利用尾砂經簡單水洗生產機制砂,年產量在200萬噸到300萬噸之間。
理論預測資源量為4000多億立方米
調查表明,寧波市區域建筑石料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帶,理論預測資源量為4000多億立方米。在全市現有的160多家石料礦山中,近90%可生產機制砂。市國土資源局地礦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綜合考慮區域的交通、環境、資源質量、砂石料市場需求等因素,已初步確定15個普通建筑石料(機制砂)礦擬采區,大致查明了各擬采區的地層、巖性、構造等地質特征,礦體的形態、規模、產狀和礦石特征,掌握了擬采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和環境地質條件。并經比選,推薦9個擬采區為寧波市首批機制砂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