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制砂設備 > 貴州三板溪水電站機制砂生產線工藝優化
貴州三板溪水電站機制砂生產線工藝優化
寫作時間:2014-06-09 瀏覽次數:
次
系統工藝貴州三板溪機制砂生產線系統的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由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即半成品加工部分(半成品料倉可存儲半成品料2.8萬m3)和成品加工部分,兩大部分可獨立運行,互不干擾,又可串聯運行,實現系統的流水線加工生產。在成品加工部分又可分為兩
系統工藝貴州三板溪機制砂生產線系統的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由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即半成品加工部分(半成品料倉可存儲半成品料2.8萬m3)和成品加工部分,兩大部分可獨立運行,互不干擾,又可串聯運行,實現系統的流水線加工生產。在成品加工部分又可分為兩個獨立的加工單元:骨料生產和制砂,骨料和制砂可分別進行生產,又可聯動運行。整個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系統可分時段分別生產成品骨料或大壩墊層料。系統在運行中生產調節靈活,在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或發生設備故障時,可進行調節性生產,避免了因系統故障而造成全線停產,提高了設備利用率,降低了系統的停產時間,在施工高峰期間可實現不停產,分別對粗碎車間,中細碎車間,制砂車間設備進行分別保養,維修。機制砂生產線系統工藝優化三板溪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系統在設備采購,施工建設,生產運行中,設備與原設計發生較大的改變,根據機制砂生產線系統生產工藝需要,實際施工時對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增加了一臺棒磨機,完善了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系統的生產工藝。由于主要
破碎設備更改,使得系統生產工藝參數發生變化,下面設備的更改對系統的生產能力影響以及系統工藝調整措施進行分析。粗碎車間變更后的顎式
破碎機C125和B13-56-2V振動給料機與原設計的
顎式破碎機JM1211HD與振動給料機VWHC6012生產能力基本相同,滿足500th的設計處理能力。中細碎車間S4800-C型與GP300SEC圓錐破碎機,按生產工藝參數排料口40mm時,S4800-SEC型圓錐破碎機產量生產能力為280-585th,GP300SEC圓錐破碎機生產能力為380~420th,中碎處理能力的下降影響了系統的生產能力,H4800M圓錐破碎機排料口為20mm時,生產能力110~300th,GP300M圓錐破碎機按使用手冊排料口小為26mm,三板溪機制砂生產線系統細碎排料口參數為20mm,在實際生產中為保證細碎排料調整在20mm,只能設定一個修正值,將細碎排料口調整到20mm,當生產處理為227th時,對其產品進篩率檢測是小于20mm的物料含量不足,造成制砂原料供應不足。以上原因造成系統生產處理能力的降低,為了對系統的加工能力重新進行測定(即產量評定),對系統的生產參數(排料口尺寸)重新設定,中碎排料口42.1mm,細碎排料口18.9mm,中碎給料498th,細碎給料227th時,系統產量為骨料產料299.03th,砂產量111.36th,系統總產量410.39th,達到了114設計強度的生產能力,但增加給料,加大排料口的生產,使圓錐破碎機長期超負荷運行,對設備極為不利,且排料口加大,會使產品的連續性較差。因此,在正常的生產情況下,給料控制在450th,中碎排料口40mm,細碎排料口19~20mm,是系統現有設備的生產狀態(生產能力達到370~400th)。新增棒磨機原設計的三板溪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系統,制砂主要依靠兩臺B9100立軸破碎機,生產的成品砂細度模數偏大(fm=2.9~3.0)。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系統內積存了大量的3~5mm的粗砂,這段粒級的料不能調節到成品砂內,而在制砂時由于其粒徑較小,動能低,不易破碎,在系統不斷循環,增加了B9100立軸的破碎負荷,制砂能力下級,為了提高生產能力,降低電耗,調整砂的細度模數,2004年在原機制砂生產線加工系統內增加了一臺MBZ2136棒磨機制砂,將13號,14號號膠帶機的返回料,主要是3~5mm及部份5~20mm的用于棒磨機制砂,這樣成品砂的細度模數基本調節在2.8左右,使立軸機破碎負荷降低,減少了返回料,制砂產量大幅提高,改善了制砂工藝。(以上內容來自振平鑫龍制砂生產線網:news/399.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