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渠修通了黨心民心

    寫作時間:2014-06-14 瀏覽次數:
    去冬今春,貴州遭遇了特大旱災。對于坐落在高山之上的錦屏縣河口鄉巖灣村來說,情況更是緊急,村子里有260多畝梯田,大部分是望天田,急壞了巖灣村的村民,也急壞了河口鄉黨委書記閔啟利。巖灣村是一個典型的缺水村,往年,因為爭水,村民之間還鬧過一些矛盾

    去冬今春,貴州遭遇了特大旱災。對于坐落在高山之上的錦屏縣河口鄉巖灣村來說,情況更是緊急,村子里有260多畝梯田,大部分是望天田,急壞了巖灣村的村民,也急壞了河口鄉黨委書記閔啟利。巖灣村是一個典型的缺水村,往年,因為爭水,村民之間還鬧過一些矛盾。

    今年2月的,閔啟利來到巖灣村,走組串戶,發動村民尋找水源。根據村里老年人的指點,閔啟利和村支部書記范述清、村委主任范述端一起,沿山路往加池村方向走,走了1公里多,來到一個叫崗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泉水,大家喜出望外。本來,沿著山路有一條水溝,雨下得大的時候,能夠有一股水淌到巖灣來,平時,由于泥巴溝滲漏嚴重,溝里的水淌不多遠沒有了。閔啟利對村支書和村委主任說:“縣里正在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你們馬上召開村民大會議論這個事情:修一條混凝土渠道到村子里。議論通過了,立即報到鄉里來!”

    有這么好的機遇,能放過嗎?當天,范述清和范述端挨家挨戶通知,要求每一戶派一個人開會。巖灣村有九榜寨和巖灣大寨兩個自然村寨,水渠只能修到九榜寨,巖灣大寨只有少部分村民受益。召開村民大會時,九榜寨的村民積極參加,巖灣大寨受益和不受益的村民也都來了。會上,大家異口同聲,要求修這個渠道,并且還取好了名稱,叫“崗水渠”。

    河口鄉水利站派來技術人員,對水渠作了勘察設計,有關部門作了可行性論證,還作了工程預算。項目報到縣里,很快得到了批準。

    喜訊傳來,村兩委又召開受益戶的會議,60戶人家整整齊齊地到會,鄉黨委書記閔啟利也趕來參加會議。會上,村委向大家說明,這條水渠有2000米長,建成后,上寨的60多戶人家,130多畝田受益,受益面積占全村水田面積的二分之一。工程總投資5.29萬元,財政獎補4.9萬元,用來購買水泥砂石,其余的,要大家投工投勞。要求各家都要無償提供現澆水泥的模板。要求全村13匹馬,都要投入到運水泥運砂的工作。會上,村民們還仔細地制定了施工的細則,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連不能出工如何以資代勞的辦法都討論到了。會上,大家還民主選舉了兩名負責施工的“溝長”。

    閔啟利對這次會議很滿意,他建議把開工的日子定在3月20日,并要求項目工程一定要在5月25號前竣工。村里的老年人說,這兩個天都是“好日子”。

    6月5日,記者來到巖灣村采訪,請范述清回憶起這兩次村民會議情況,他頗有感慨地說:“那真是一事一議,議得充分,議得透徹,議出了團結,議出了干勁!”

    開工的日子臨近了,錢還沒有到位,擁有柴油打砂機的村民楊明春、楊世祿自己出錢購買柴油,開始為水渠打砂。

    巖灣村在三板溪水庫對岸的山上,目前還不通公路,水泥要從縣城運到水庫邊,再用船把水泥運到寨腳山下,再用馱馬把水泥運上山來。13匹馬,每匹馬馱4袋水泥,列隊攀登在崎嶇的山路上,場面很是壯觀,馬匹馱運的不僅僅是水泥,馱運的還有村民的愿望。

    鄉水利站的技術員楊明錦,59歲了,家在巖灣村,并且是受益戶。鄉里派他到巖灣村來全面負責崗水渠的技術工作。水渠采用的是混凝土工藝,施工前必須安裝好模板,村民送來的木板長短厚薄不一致,增添了安裝模板的難度。楊明錦作示范操作,教村民規范地安裝模板,很快,有一批村民掌握了這個技術,使工程得以分段進行。楊明錦向村民講解混凝土的標號知識,嚴格按150號的標準施工,要求掌握準水泥、砂子和碎石的配比,還講述澆灌時的搗固以及澆灌后的保養等工藝知識。他每天除了在現場親自操作,還來回巡查,確保了工程質量。

    支書范述清主要協調建材,他每次從縣城運水泥回來,立即找“溝長”要活路干。下雨了,別人有斗笠塑料布擋雨,他沒有防雨設備,渾身上下淋濕透了,還堅持干活。

    范述清的老父親范永豪,75歲了,也自愿到工地來出工,“溝長”分配他負責砂子、碎石的驗收與發放,他非常認真。每天晚上還要向兒子匯報工作。他的語言是:“報告支書,收到砂石多少方,發放砂石多少方!”范述清說:“你是我爸爸,用父親對兒子的口氣說話吧!”范永豪老人說:“這個工程是黨的惠民政策的工程,是黨號召我們干的,我要向黨匯報工作。你是支書,只好給你說了!”

    范永豪父子、村委主任范述端并不是受益戶,還有巖灣大寨一些不受益的村民,,也積極參加水渠建設,按照村民代大會的決議,他們屬于替代別人投工,是可以拿到每天20元的以資代勞報酬的,但他們都分文未取。九榜寨一些村民外出務工,不能投工投勞,村民代表大會決議讓他們以資代勞,村兩委把以資代勞收上來的資金又投入到水渠的建設之中。

    范述清1987年高中畢業,在村小學當過代課教師,后到寧波的一個軸承廠打工,由于聰明靈巧,很快成了技術骨干,報酬頗豐。人在外打工,心掛念家鄉,他不時得到巖灣村黨組織比較渙散,村委會缺乏凝聚力,影響了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的消息。2007年,范述清向工廠請了三年假,回來競選村委會主任,黨員們選他當了支部書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來到巖灣村,正是黨支部發揮核心作用的時候,也是范述清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項目的建設中,兩個月過去,水渠完工了,范述清瘦了15公斤!

    “溝長”分配村民范述海負責水泥的保管與發放,范述海全天24小時在工地上,晚上睡在堆放水泥的工棚里。

    村民楊明坤、范述武,都是60多歲的人了,干起活路來,還和年輕人一樣的“兇”。

    由于外出務工的人多,工地上辛勤勞動的以女性村民為主。這些婦女,挑的挑,抬的抬,個個干勁十足。下雨了,只要不是瓢潑大雨,可以攪拌混凝土,婦女們戴著斗篷出工。砂子運不快了,她們列隊傳遞一桶桶一撮撮的砂子。那天,鄉黨委書記閔啟利和鄉長龍遠琴來到工地,看到這種熱火朝天的場面,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傳遞砂子的隊列之中。

    兩個月的施工過程,沒有發生任何大小安全事故。只是在4月份,因天雨路滑,道路狹窄,先后有兩匹馱運砂子的馬跌下山去了,滾下去五六丈遠,大家都以為這兩匹馬死定了,急忙奔去拉馬,那馬站起來,居然毫發未損。老人們幽默地說:“這是因為我們開工的日子選得好啊!”

    5月20日,提前5天完成了建設任務。范述清把電話打到縣里,打到鄉里,請上級來驗收。天,各級領導來了,工程順利地通過了驗收。

    楊明錦介紹說,崗水渠目前旺水季節流量0.03m?/秒,枯水季節也會有0.015m?/秒,完全能夠保證這130多畝水田旱澇保收。村民們高興地說:“我們的子孫后代再也不會為缺水發愁了,鄉親們再也不會為爭水慪氣了!我們的望天水田也可以養魚了,我們也能制作腌魚了!”

    村民們興高采烈,紛紛對范述清說,“我們要殺豬慶賀!”范述清回想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村民們是那么的團結和諧,勞動場面是那么的緊張熱烈,覺得崗水渠的落成,使黨的三農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村兩委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密切了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修通了水渠,也修通了黨心民心!于是,范述清出錢買了一頭肥豬,殺豬那天,各受益戶來了8桌人,家家都帶來了米酒。席間,巖灣村村民、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姜紅芝端起酒碗,朗聲唱道:

    黨的政策照四方,幸福生活奔小康。國家政策實在好,家家戶戶都沾光。

    又不要交農業稅,又不要上公余糧。義務教育全免費,直補存折家里藏。

    一事一議到我村,修成水渠功德長。灌溉澆水不費力,還有清水洗衣裳。

    山寨出現新面貌,全村老少喜洋洋。

    本文標簽: 打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