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粉O2/CO2燃燒時PM2.5及其Fe、S的生成特性_
溫昶,徐明厚,于敦喜-《化工學報》-2011-被引量:10[####]摘 要: 沉降爐實驗研究了煤粉O2/CO2燃燒時PM2.5的生成特性和主要成灰元素中危害較大的Fe、S元素生成特性。實驗用DT煙煤、NMG褐煤和XLT褐煤,實驗溫度1300℃,在O2/CO2=...[/####] 褐煤提質及其燃燒行為特性的研究-手機知網
2010年11月1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褐煤提質技術的開發是清潔和...在空氣(O2/N2)和富氧(O2/CO2)燃燒條件下的燃燒...O_2/CO_2氣氛下煤粉燃燒反應動力學的試驗研究...

O2/CO2氣氛中超細煤粉著火特性_
黃庠永,劉加勛,姜秀民-《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被引量:12[####]摘 要: 利用熱顯微鏡和攝像系統,研究了氣氛、煤粉粒徑、氧氣流量和氧氣濃度對超細煤粉在O2/CO2氣氛中的著火特性的影響。試驗表明煤粉在N2/O2中比在CO2/O2更容易著火,...[/####] O_2/CO_2氣氛超細煤粉與常規粒徑煤粉混合燃燒特性_
馬標,顧明言,楚化強-《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被引量:5[####]摘 要: 采用數值模擬方法,研究O2/CO2氣氛下,常規粒徑煤粉與一定比例超細煤粉混合的燃燒特性以及NOx生成特性,得到不同超細煤粉和常規粒徑煤粉混合比例下燃燒室內氣體...[/####] 煤粉O2/CO2燃燒時PM2.5及其Fe、S的生成特性_
溫昶,徐明厚,于敦喜-《化工學報》-2011-被引量:10[####]摘 要: 沉降爐實驗研究了煤粉O2/CO2燃燒時PM2.5的生成特性和主要成灰元素中危害較大的Fe、S元素生成特性。實驗用DT煙煤、NMG褐煤和XLT褐煤,實驗溫度1300℃,在O2/CO2=...[/####] O2/CO2和O2/N2氣氛下煤粉燃燒的著火性能和NOx排放特性_
馮艷,曹文健,楚化強-《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摘 要: 采用Fluent軟件模擬煤粉在O2/CO2、O2/N2氣氛下的燃燒情況,對比2種氣氛下煤粉的著火性能及NO,的排放特性,并模擬 O2/CO2氣氛下氧氣含量對不同粒徑(18, 79 μm)...[/####] 煤粉熱解特性實驗研究 -
2014年5月3日-(1,沈陽航空工業學院清潔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所,遼寧...超細煤粉燃燒技術是目前一種 heating rate shows ...煤粉O2/CO2燃燒時煤焦反應性與成灰特性的實...

用簡化模型對氣化爐運行特性的分析-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年32...
2007年11月15日-湍流燃燒,編制UDF分別考慮了焦炭同O2、H2O、CO2和H2...CO2和H2的異相反應在氣化過程中占重要作用;煤粉粒度...淮南煤用于德士古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研究...

O_2/CO_2氣氛超細煤粉與常規粒徑煤粉混合燃燒特性-安徽工業大學...
采用數值模擬方法,研究O2/CO2氣氛下,常規粒徑煤粉與一定比例超細煤粉混合的燃燒特性以及NOx生成特性,得到不同超細煤粉和常規粒徑煤粉混合比例下燃燒室內氣體溫度分布、...

O_2/CO_2燃燒技術中NO_x排放特性的實驗研究及機理分析-手機知網
2003年12月26日-本文對電力企業控制CO2排放的各種方法進行了綜述和分析,并闡述了O2/CO2燃燒技術...超細煤粉O_2/CO_2燃燒及NOx異相還原機理 富氧燃煤鍋爐設計研究及其...

燃煤細微顆粒物生成特性與爐內控制的研究-手機知網
2011年5月26日-將煤粉在不同O2濃度的O2/N2和O2/CO2條件下,進行沉降爐燃燒收集顆粒物實驗,并分別采用LPI和SMPS-APS進行顆粒物取樣,通過研究發現,O2/CO2燃燒條件下,燃...

金屬-氧化物強相互作用對CO加氫性能影-醫藥衛生-圖寶貝文檔搜索
2016年6月21日-相關方法研究 瓦斯爆炸轉燃燒機理及規律研究 食蚜蠅...超細晶TRIP鋼的殘留奧氏體控制和相變 增塑機制 ...O2/CO2煤粉燃燒致渣鐵基礦物的衍化機 金屬礦...

O_2/CO_2氣氛中超細煤粉著火特性-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年11期-...
研究了氣氛、煤粉粒徑、氧氣流量和氧氣濃度對超細煤粉在O2/CO2氣氛中的著火特性...論文 | 煤炭分級利用與富氧燃燒技術機理及應用研究 論文 | 煤的循環流化床富氧...

Oxy-steam氣氛下煤粉燃燒特性及NO生成特性研究_
張亮-《華中科技大學》-2016[####]的著火機理并分析了CO2物理化學性質對煤粉富氧燃燒均相/非均相著火的詳細影響,同時采用熱重分析儀研究了了神府超細(細)煤粉在O2/H2O環境下的燃燒特性及燃燒機理。...[/####] O_2/CO_2氣氛下煤粉燃燒特性模擬研究-工業爐2016年04期-手機知網
燃燒的溫度峰值增加;隨著超細煤粉混合比的增加,燃燒...[關鍵詞]:煤粉燃燒;O2/CO2;輻射模型 [文獻類型]:...論文 | 煤粉再燃還原NO_x的實驗研究與機理分析 論文...

O2/CO2氣氛下煤粉燃燒特性模擬研究_
楚化強,馮艷,曹文健-《工業爐》-2016[####]針對煤粉燃燒器燃燒工況,采用Fluent軟件,探索輻射模型、氣氛和煤粉粒徑對煤粉燃燒過程的影響及污染物生成情況。結果表明:采用DO+WSGG模型時,煤粉的燃燒溫度有所降低;...[/####] 焦炭燃燒過程中氮轉化機理與低NOx燃燒技術的開發-手機知網
2012年4月1日-煤燃燒過程中的氮轉化機理、開發新型低NOx燃燒技術對...O2可與煤焦中的氮發生反應,將焦炭氮異相氧化為NO...超細煤粉分級燃燒中NO_x還原規律的研究 工...

空氣分離/煙氣再循環技術基礎研究進展-熱能動力工程2007年03期-...
本文介紹了全球CO2的排放情況,總結了空氣分離/煙氣再循環技術的提出背景和研究現狀,并闡述了O2/CO2氣氛下煤粉燃燒及各種污染物(SO2、NOx及超細顆粒物)的排放...

溫度對超細煤粉再燃降低NO排放的影響_
趙莉,閻維平,劉忠-《動力工程學報》-2005-被引量:17[####]超細煤粉再燃技術是控制燃煤電站NO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以3種煤的超細煤粉作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擬煙氣,在立式管攜帶爐中,研究了溫度對再燃降低NO排...[/####] 富氧煤粉燃燒鍋爐概念設計研究-熱力發電2011年02期-手機知網
2011年2月25日-計算與分析表明,大約35%O2/65%CO2混合氣氛下的富氧...超細化煤粉燃燒特性的研究 期刊 粉煤顆粒粒度對燃燒特性...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煙氣再循環煤粉燃...

空氣分離/煙氣再循環技術基礎研究進展_
李慶釗,趙長遂-《熱能動力工程》-2007-被引量:39[####]本文介紹了全球CO2的排放情況,總結了空氣分離/煙氣再循環技術的提出背景和研究現狀,并闡述了O2/CO2氣氛下煤粉燃燒及各種污染物(SO2、NOx及超細顆粒物)的排放...[/####] 低溫等離子體協同吸附催化劑的煙氣脫硝工藝研究-手機知網
2014年4月1日-O2能夠提高NMOR上NO的吸附;由于競爭吸附或毒化吸附,H2O, CO2, SO2對于NO的...5脫除NOx反應的實際應用需要,詳細地研究了水蒸氣對于該反應的影響及其作...

高正陽(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合并校區))老師 - 華北電力大學 - ...
與貧煤摻混燃燒特性的一維爐實驗研究,華北電力技術,...超細煤粉的細度對再燃還原NO的影響,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煤粉再燃過程中HCN與NH3的反應機理分析 O2/CO2氣氛...

Oxy-steam氣氛下煤粉燃燒特性及NO生成特性研究-手機知網
的著火機理并分析了CO2物理化學性質對煤粉富氧燃燒均相/非均相著火的詳細影響,同時采用熱重分析儀研究了了神府超細(細)煤粉在O2/H2O環境下的燃燒特性及燃燒機理。...

煤粉化學物理
煤粉的物理特 引證… 超細煤粉的物理特性及其對燃燒...論文干煤粉氣化燒嘴隔焰罩冷卻水系統技術方案探討…...o2/co2煤粉燃燒污染物特性實驗和理論研究/$32.0/劉...

溫度對超細煤粉再燃降低NO排放的影響-動力工程2005年06期-手機知網
超細煤粉再燃技術是控制燃煤電站NO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以3種煤的超細煤粉作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擬煙氣,在立式管攜帶爐中,研究了溫度對再燃降低...

再燃煤粉的NO還原特性研究-燃料化學學報2007年05期-手機知網
2007年10月15日-氣氛中的O2能改變煤焦對NO的還原能力,其改變與煤種...煤在N2環境下所釋放的氣體產物對NO的還原能力比CO2...超細煤粉再燃機理及改造方案的數值模擬研究...

超細煤粉的細度對再燃還原NO的影響_
劉忠,閻維平,高正陽-《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3-被引量:105[####]摘 要: 以煙煤和褐煤混煤的超細煤粉作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擬煙氣,在立式 攜帶流反應器中進行了煤粉再燃還原NO的實驗,研究了超細煤粉的細度對爐內1300...[/####] 煤在O_2/CO_2及O_2/N_2氣氛下燃燒NO析出規律的實驗研究-山東電力...
2010年5月15日-(LY)為研究對象,在臥式管狀爐上考察了O2/N2和O2/CO2氣氛下,三種煤粉燃燒...流化床富氧燃燒技術的研究進展 期刊 超細煤粉NO_x和SO_2排放特性與燃燒...

O2/CO2氣氛下煤粉燃燒NO排放特性
2016年11月2日-煤粉粒徑NO體積分數含氧官能團摘要: 在沉降爐上對O2/CO2氣氛下超細煤粉(0~20...何先輝顧明言李紅齊永鋒楚化強《燃燒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