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A];2005全國有色金屬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高英力;陳瑜;盛銘;曾華新;;[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政;李家和;關麗娜;;[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政;李家和;關麗娜;;[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上冊)[C];2003年 李小雷;何小芳;曹新鑫;海娟;朱伶俐;;[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李兵;陳加耘;陳棟;;[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扶名福;謝幫華;胡明玉;陳文俊;;[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
高英力;陳瑜;盛銘;曾華新;;[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政;李家和;關麗娜;;[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上冊)[C];2003年 政;李家和;關麗娜;;[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扶名福;謝幫華;胡明玉;陳文俊;;[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李文華;周世生;趙大軍;;[A];2009'中國商品混凝土可持續發展論壇暨第六屆全國商品混凝土技術與管理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成林;張洪良;張德成;許炳;高新;;[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第五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C];2。
謝堯生,陶國建,顧同曾,周炳章,楊于北,葉智和;[J];粉煤灰綜合利用;1996年01期 謝才高;;[A];現代砌體結構——2000年全國砌體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鄭力;陳香利;;[A];河南省建筑業行業論文集(2007)[C];2007年 封海波;吳敬龍;;[A];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及其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生產工藝中,將砂、礦渣及粉煤灰以濕磨工藝進行磨細時,這些材料都以漿狀形態進行配料,在廢料漿單獨進行計量配料時,也視同漿狀物料,雖然不及干物料配料準確,但省卻了烘干工藝,只要控制嚴格都是沒有問題的。粉煤灰加氣塊設備配料前,應對正待使用的灰漿體,測定并調整其比重量、濃度等,以確定其稱量值。漿狀物料的計量采用體積計量或重量計量,計量用的計量罐一般設有攪拌裝置,以保持漿體的均勻性,避免沉淀。當配料中使用多種漿狀物料時,宜采用一個有足夠容量的計量罐累加計量。在有數種漿狀物料進行配料時,應將比較穩定的材料放在前,如在水泥-礦渣-砂加氣混凝土的配料過程中,計量程序應為砂漿、廢料漿,投礦渣漿。當配料中使用可溶油、水玻璃時,可于漿狀物料計量好后投入其中,全部計量工作完成后(包括加水),即可向攪拌機。
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濕磨工藝的兩個流程簡介
生產過程中,可采用濕法進行,也可采用干磨進行,下邊恒星重工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技師對這兩種球磨工藝做一個介紹,讓您對和蒸壓砌塊的生產有更深的了解。濕磨工藝主要應用于細度達不到要求的濕排粉煤灰,特別是有些電廠實行灰渣混排,粉煤灰中摻雜許多爐渣,必須磨細才能使用。濕法磨細工藝流程(1)皮帶輸送機,磨頭倉,計量喂料機,球磨機,砂漿泵,貯漿罐。濕法磨細工藝流程(2)皮帶上料機,上料斗,球磨機,地坑式料漿池,泥漿泵,配料計量罐。。前言一般地說,固定式預制廠較適宜利用粉煤灰,而合理地使用粉煤灰相應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節約大量的水泥。但是,預制廠當前能推廣使用粉煤灰的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 前言一般地說,固定式預制廠較適宜利用粉煤灰,而合理地使用粉煤灰相應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節約大量的水泥。但是,預制廠當前能推廣使用粉煤灰的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 前言 一般地說,固定式預制廠較適宜利用粉煤灰,而合理地使用粉煤灰相應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節約大量的水泥。但是,預制廠當前能推廣使用粉煤灰的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對粉煤灰的質量要求較高,我國發電廠的粉煤灰普遍不能直接使用于混凝土構件中。要求經過磨細加工處理,這在一般城市不太能具備這樣的條件,二是使用粉煤灰后與廠原有的。
李浩;;[A];2005全國有色金屬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楊學祥;張啟文;陳震;;[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韋茂繁;韋樹關;;[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伍忠良;于榮萍;陸敬安;;[A];中國地球物理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何建新;志進;朱建樺;張曉建;嚴玉娟;;[A];江蘇土壤肥料科學與農業環境[C];2004年 彭劍峰;栗云召;;[A];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新時期河南土地供需態勢與城鄉統籌發展”論壇文集[C];2008年 韓荊宇;楊兵;;[A];第十六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11年。
與.、,l月,卜 所謂粉煤灰加氣混凝十混合濕磨工藝是將粉煤灰摻部分生石灰進行混合濕磨,用來制備粉煤灰漿的生產工藝。在這一工藝過程中,在水介質作用下,粉煤灰和生石灰借助于球磨機的強烈研磨而混合均勻,粒度變細,并發生一定程度的動態水熱反應,從而增加漿體粘度,改善了加氣混凝土料漿的流變性能,提高了粉煤灰的活性。我廠根據這一理論,已建成一條制備粉煤灰漿的混合濕磨工藝生產線。但經過長期的運行觀察,其效果并不明顯,沒能達到原來預期的目標。主要問題是,用其制備的料漿生產的加氣混凝土制品強度不高,比之傳統工藝生產的制品相差無幾,無論怎樣調整配比都難以得到理想的結果。筆者曾負責現場生產調試的工作,現這一工藝及有關問題談幾點著法。 一、混合濕磨工藝能提高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的澆注穩定性 經過混合濕磨后,粉煤灰漿。
韓蘇建,李寧,郭敏霞,李元婷;[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張振國;倪政熙;;[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委員會第四屆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邵生俊;張勇華;朱宏;李柄林;任彥超;;[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孫連進;方開澤;;[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劉現卓;趙長遂;吳樹志;;[A];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楊德福;馬鋒玲;;[A];第五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Y.D.Yang;A.R.McKague;A.McLean;I.D.Sommervil。
粉煤灰磚設備生產線球磨機在工作時有兩種工作方式,干磨與濕磨。濕磨,故名思意是濕法磨細(主要針對硅質材料)。在工藝上基本與干磨相同,所采用的磨機也相似,所不同的貯存改用罐,而輸送改用渣漿泵。當所采用的硅質材料含有較多的水份時,可采用蒸壓灰砂磚生產線濕磨工藝來制漿,從而避免了濕物料的烘干工藝及烘干過程的能源消耗。濕磨也能大降低生產場地的粉塵污染,提高生產效率。通常,濕磨是在磨機喂料口加水,加水量直接影響磨面出漿的濃度及物料的細度,加水量大,則出料速度快,而細度較粗;加水量小,出料慢,出料慢,出料細度小,但也往往造成糊磨或出料堵塞。因此,各廠都應根據各自的原料,掌握各自合適的加水量。 一般,球磨機控制出料的比重較為方便,既可控制漿體濃度,也能控制細度。因為貯存有利于粉煤灰玻璃體的溶解,提高漿體的。
朱正貴;張亞梅;;[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梁建國;劉鑫;程少輝;;[A];新型砌體結構體系與墻體材料(上冊)——工程應用[C];2010年 趙順增;劉立;吳勇;曹淑萍;;[A];混凝土膨脹劑及其裂滲控制技術——第五屆全國混凝土膨脹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李浩;;[A];2005全國有色金屬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曾志興;萬超;;[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高春勇;玲;姚燕;田培;;[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方明;;[A];全國防水技術經驗交流。
部標準JC315一82《蒸玉加氣硅砌塊》規定,500級加氣硅立方體抗壓強度)27kgf/。mZ。目前國內粉煤灰加氣鹼廠生產的產品,其強度一般可以達到27kgf/cm“,但是很難突破3Okgf/cmZ。同時容重偏大,破損率較高,澆注合格率偏低,干燥收縮逍降不下來。這些已成為推廣應用加氣鹼的障礙。 提高粉煤灰加氣佳強度的途徑是多方l頤的。一年多來,我們在武漢市硅酸鹽制品廠的密切配合下,著重開展對石灰、粉煤灰混合濕磨工藝的研究,以探討混合濕磨工藝對粉煤灰加氣鹼強度、料漿流變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影響。 (一)原材料與實驗方法 1.原材料 (1)粉煤灰:采用武漢熱l包廠濕排粉煤灰。 (2)石灰:采用武漢市硅酸鹽制品廠緞燒后塊灰與石膏混合球磨的粉狀物(以下簡稱石灰)。 (3)水泥:武漢水泥廠325號。
馬保國;李永鑫;賀行洋;陳友治;;[A];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學術論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申少華;張欣;付澤春;;[A];全國非金屬礦產地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殷寶琴,丁梅,敏,鄭文明,杜紅玲,和海軍;[J];噪聲與振動控制;2000年05期 吳紹軍;蓋國勝;孫恒虎;;[A];第十屆全國粉體工程學術會暨相關設備、產品交流會論文專輯[C];2004年 趙云普;柴修成;才安;宋曉輝;;[A];2003年全國粉體設備—技術—產品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緒文;張用兵;孫英富;兵;陳磊;;[A];中國聲學學會2007年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7年 燕民;FORSSBERG E;GOCK;李竟先;潘志東;;[A];中國硅酸鹽學會。
吳相豪;周金巖;趙多蒼;;[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黃藝偉;郭飛;;[A];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及其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鄧云龍;李學勇;;[A];甘肅省科協年會鐵道分會場“蘭武二線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信剛;馬保國;凱;李相國;;[A];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和礦物摻合料的研究與工程應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丁勇;潘秀娟;宋學嶺;余得水;;[A];冶金循環經濟發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梁立軍;曹艷民;孫紅胤;;[A];中國公路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楊思光;周淑春;吳曉鎖;柏培峰;劉偉;;[A];沿海地區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及其設計方法科技論壇與全國第六屆混凝土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