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質碳酸鈣生產工藝

    寫作時間:2014-06-05 瀏覽次數:
    輕質碳酸鈣及其生產工藝- 陳建峰;劉潤靜;沈志剛;宋繼瑞;初廣文;;[A];納微粉體制備與應用進展——2002年納微粉體制備與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高玉娟;;[A];《硅酸鹽學報》創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陳紹鋒;高云

    輕質碳酸鈣及其生產工藝-

    陳建峰;劉潤靜;沈志剛;宋繼瑞;初廣文;;[A];納微粉體制備與應用進展——2002年納微粉體制備與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高玉娟;;[A];《硅酸鹽學報》創刊50周年暨中國硅酸鹽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陳紹鋒;高云翔;俞書宏;;[A];中國化學會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南照東;譚志誠;孫立賢;;[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尚軍;吳燕燕;李來好;楊賢慶;刁石強;陳勝軍;岑劍偉;;[A];“亞運食品安全與廣東食品產業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暨2009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楊慶峰;馬紫峰;閻建民;Hasson David;Semiat Raph。

    輕質碳酸鈣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化工專家技術-中國權威化工專家技術服務

    咨詢問題輕質碳酸鈣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生產輕質碳酸鈣污染嚴重嗎?我們這兒關閉了許多石灰窯,投資多少

    咨詢者:孫海水 咨詢時間:2011-06-11 狀態:已回復

    孫海水同志:你好! 輕質碳酸鈣(工業沉淀碳酸鈣)的工業生產是將原料石灰石配用焦炭(或無煙煤)作燃料,在石灰石煅燒窯中加熱,使CaCO3(石灰石)分解成CaO(生石灰)和CO2(含在窯氣中)。經篩選的CaO用水消化成石灰乳并除去雜質制成精制灰乳,再與從石灰窯中回收并經過凈化處理的窯氣中的CO2氣體反應,生成CaCO3(碳酸鈣)結晶微粒沉淀,后經增濃 脫水 干燥 篩分 包裝即成產品——輕質碳酸鈣。 生產輕質碳酸鈣現今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環境污染為零排放。投資 多少視規模、區域而不定,年產3萬噸的一條生產線需投資550萬到850萬元。

    輕質碳酸鈣生產工藝_文化讀書頻道

    內容簡介

    本書在簡單介紹碳酸鈣的定義、分類和性質以及碳酸鈣的用途和工業發展簡史后,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輕質碳酸鈣生產的基本原理、工藝條件、工藝流程、生產設備和檢測分析方法等內容。本書對重質碳酸鈣、活性碳酸鈣和超細碳酸鈣的工業生產也作了簡單介紹。同時在附錄中列出了工業設計、工業生產和檢測分析所需的標準和數據。

    本書可供從事輕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活性碳酸鈣和超細碳酸鈣工業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閱讀,或作為從事輕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活性碳酸鈣和超細碳酸鈣工業生產的職工培訓教材,也可供從事輕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活性碳酸鈣和超細碳酸鈣科研、教學、設計人員以及橡膠、塑料、造紙、涂料等應用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目錄

    引言

    輕質碳酸鈣生產工藝簡介

    輕質碳酸鈣是用化學加工方法制得的。由于它的沉降體積(2.4-2.8mL/g)比用機械方法生產的重質碳酸鈣沉降體積(1.1-1.9mL/g)大,因此被稱為輕質碳酸鈣。 輕質碳酸鈣的生產方法有多種,但在國內的工業生產的主要是碳化法。 1)碳化法:將石灰石等原料煅燒生成石灰(主要成份為氧化鈣) 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主要成份為氫氧化鈣),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鈣沉淀經脫水、干燥和粉碎便制得輕質碳酸鈣。 2)純堿(Na2CO3)氯化鈣法:在純堿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鈣,即可生成碳酸鈣沉淀。 3)苛化堿法:在生產燒堿(NaOH) 過程中,可得到副產品輕質碳酸鈣。在純堿水溶液中加入消石灰即可生成碳酸鈣沉淀,并同時得到燒堿水溶液,碳酸鈣沉淀經脫水、干燥和。

    輕質碳酸鈣生產工藝--《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部分單位會員成果匯編》2005年

    【分類號】:TQ132.32【正文快照】: 用途:廣泛用于橡膠、塑料、造紙等行業,作為充填劑使用。生產能力:8側X!吟生產用地:1200~15的m2設備投資:160萬元參考售價:650元八生產成本:480元八參考利稅:170元八建廠周期:6個月(設備安裝、投產)輕質碳酸鈣生產工藝正用途:廣泛用于橡膠、塑料、造紙等行業,作為充填劑使 馮冬梅;蔡玉良;戴佳佳;湯升亮;;[A];中國水泥協會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文集[C];2011年 齊建軍;盧云峰;;[A];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擴大工作會議暨節能減排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綦春瑞;;[A];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擴大工作會議暨節能減排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胡治流;潘利文;馬少健;;[A];第十一。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