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南京市走在全省前列

    寫作時間:2019-06-07 瀏覽次數:
    市已完成資源化利用設施布點選址工作,擬布點19處固定式資源化利用設施廠。其中南部新城固廢利用加工廠等3處資源化利用廠正在運行

    近年來,伴隨著我市城市建設與改造的進行,建筑垃圾產生量不斷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我市每年產生工程渣土約2000萬立方米、泥漿約400萬噸、拆遷垃圾約400萬噸。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傳統的方式是填埋,而大量建筑垃圾填埋處置,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

    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開展建筑垃圾治理,提高源頭減量及資源化利用水平”的相關要求。江蘇省也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列入“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計劃和省高質量發展相關任務要求。近日,在市建委牽頭下,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诽岢觯?020年,我市將基本建立建筑垃圾收運、處置及再生利用體系,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力爭走在全省前列。

    先分類處置再回收利用

    據介紹,與常州、蘇州等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相比較,我市存在管理體制和法規政策欠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較為缺乏、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指標較低和建筑垃圾收運體系有待健全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市建委牽頭制定了《意見》,并進行了多輪研究和修改完善。

    《意見》遵循建筑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理念,將建筑垃圾按照種類區分為拆建垃圾、工程泥漿、工程渣土和裝修垃圾,并提出了相應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途徑:拆建垃圾通過臨時或設施進行破碎、分揀等技術工藝處置后,生產成為再生產品(再生骨料、再生預制品等),用于工程建設;工程泥漿經現場干化或進入泥漿綜合處置干化后消納和利用。我市將選取大型交通工程、地鐵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先行試點泥漿現場干化處理技術,逐步推廣應用;對于現場不具備設置干化條件或者泥漿量大、現場干化能力不足的各類工地,應運輸規劃建設的泥漿綜合處置進行集中干化。開展泥餅制磚、作為路基填料和加工綠化種植土等方面的綜合利用。對于采用泥漿現場干化的工程,建設單位可按渣土直接繳納處置費,并對該部分進行減半征收。

    工程渣土要合理調配、盡量地近利用,多余棄土結合國土礦山整治計劃,利用廢棄宕口填埋消納;裝修垃圾通過分揀和末端處置設施建設試行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并根據實際情況推廣。逐步制定和完善裝修垃圾處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辦法。

    我市擬布點19處固定式資源化利用設施廠

    目前,我市已完成資源化利用設施布點選址工作,擬布點19處固定式資源化利用設施廠。其中南部新城固廢利用加工廠等3處資源化利用廠正在運行,紅山路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和玄武區建筑廢棄物處置2處資源化利用設施已完成廠房建設,正在組裝設備,其余10多處資源化利用設施廠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目前,南部新城已進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據悉,該片區10平方公里核心區拆遷后將產生160萬方建筑垃圾,如果外運這些垃圾,成本非常高,交通壓力大。為破解這些難題,2017年,南部新城管委會秉承低碳、生態、環保理念,推進循環利用、綠色建設,組織EPC南片區總包單位中鐵四局,利用拆遷廢棄廠房,建成南京市首套建筑垃圾固廢利用再生加工生產線。

    在南部新城固廢利用加工廠,記者看到待處理的建筑垃圾主要是磚塊和混凝土塊。分揀設備對建筑垃圾分揀后,破碎設備再對大塊建筑垃圾進行破碎。隨后這些建筑垃圾被運進料口,進行預篩分。經過水洗、破碎,大塊廢料再回爐,終產出有效成品料。

    這處加工廠建于2017年7月,總投資約2000萬元。運行兩年來,共處理建筑垃圾60多萬立方米,生成可用成品料40多萬立方米,利用率約為65%。南部新城機場三路、四路、七路路基首層鋪設均使用了該廠的建筑垃圾再生原料,其中機場七路使用了17萬噸。該廠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采用傳統外運、填埋的方式,按照一輛大型渣土車可運15立方米建筑垃圾的量來計算,60多萬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少需要出動40000車次才能運完,會給企業帶來巨額交通成本;運到外地還得找大型棄土場,傾倒一車渣土又得花費200元,光這一項花費差不多要8000萬元;此外,購置路基填料,又是一筆巨大的花費。如果160萬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全部得到合理利用,將給南部新城節省1個多億的費用。

    南部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新城開發建設啟動之初,管委會高度重視建設范圍內建筑垃圾的處理再利用,聯合東南大學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進行科研立項,參考國內外技術標準和工程案例,編制《建筑廢棄物用于南京南部新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下路床及以下部位的設計施工及驗收導則》,并通過市建委組織的專家評審,從制度設計層面加強對建筑垃圾處理成本的控制,將有關技術規范、管理要求等完善到EPC項目設計導則中。南部新城通過地再利用建筑垃圾,形成從單一的建筑廢棄物填埋處理發展成為“綠色回收—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的產業鏈,實現建筑固廢再生的產業化示范、路基再生填料在市政道路應用的工程示范及再生填料應用于市政道路的標準示范,在新城開發建設中發揮出良好的效益。

    紅山路—和燕路快速路改造片區拆遷后預計產生6.4萬噸的拆建垃圾,該片區位于主城區,如果垃圾外運,將給城北片區造成很大的交通壓力。在市建委、市城建集團等單位共同推動下,該項目實施單位在紅山路附近選擇合適地塊設置了建筑垃圾處置點,將拆建垃圾地處置利用。據介紹,運送來的拆建垃圾主要是磚混塊和混凝土塊。重篩機械首先對這些建筑垃圾按尺寸進行分揀,除泥除雜。人工分揀后進入破碎機破碎。破碎后的骨料經過除鐵器除鐵后進行一級篩分,大物料回到破碎機進行再次破碎,篩下物料送到二級篩分站進行篩分,成品料根據粒徑篩分后可使用。

    據了解,該處置點建于2019年5月,目前已處理拆建垃圾原料600立方米,共生成可用成品料400立方米。

    招投標時明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要求

    為落實《意見》,目前我市正在建立拆建垃圾資源化利用方案編制制度。對于征收拆遷項目,房屋征收部門或實施單位應提前組織編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案,并將資源化利用方案報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部門備案。對于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同步編制建筑垃圾減量、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等專項方案,納入施工圖設計文件中一并送審。后續房屋拆除和工程建設過程中須嚴格按照方案對建筑垃圾進行規范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意見》已明確要求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納入房屋拆除和工程招投標管理。今后,房屋征收部門(拆遷單位)和項目建設單位在房屋拆除和工程招投標時,在招標文件和承發包合同中,明確拆除(施工)單位在拆遷(施工)現場建筑垃圾分類處理等方面資源化利用的具體要求和措施。

    為解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選址落地難問題,我市已明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按照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辦理立項、環評等手續。臨時固定設施建設手續將按照“方案設計—項目立項(備案制)—臨時規劃和用地手續辦理—環評手續辦理—開工建設”簡化辦理。同時,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用地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的項目,將采取劃撥和租賃等方式供地。

    通過這些舉措,到明年我市力爭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在全省位于前列。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