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GDP 中,有5.6 萬億固定資產投資是靠建筑業來實現的;全國每年2.3 萬億元的基本建設投入,占GDP 的20%。由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筑業迅猛發展,由此產生了數量巨大的建筑垃圾。據統計,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40%,建筑垃圾資源化具有可操作性,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也顯而易見,建筑垃圾循環再利用也具有經濟可行性。
如何更好的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管理,現階段科技創新技術已經足夠支持我國的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開始對城市垃圾進行管理!
濟南市法制辦《濟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條例》)征求意見已于2017年9月15日結束。
此《管理條例》適用于濟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綜合利用、消納等處置活動及其監督管理。建筑垃圾管理和處置應當分別遵循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和遵循誰產生、誰承擔處置責任的原則。并鼓勵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支持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減少建筑垃圾排放總量,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水平。
建筑垃圾處置計劃,包括建筑垃圾運輸時間、路線;建筑垃圾分類處置方案;擬使用的經城市管理主管部門確認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或者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棄土進行基坑回填、廢棄礦坑填埋、山體修復治理、土地復耕、園林綠化等項目。鼓勵利用拆除建筑物、構筑物的可利用廢棄物生產再生建筑物料,用于市政工程施工以及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預制構件等建材生產。
對于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車輛應當具備全密閉覆蓋裝置,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系統。濟南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金融、用地等方面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給予政策支持,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
在經營企業方面,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業可采取固定與移動、廠區和現場相結合方式,盡可能實現地處理、地近回用。在推廣應用方面,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滿足施工設計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應當優先采購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產品。
濟南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應當對經核準的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實施名錄管理,并向社會公布。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將建筑垃圾交給個人或者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之外的運輸企業處置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運輸企業使用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運輸車輛運輸建筑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荊門市人民政府于前日發布《荊門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條例》),征求意見于2017年9月18日結束。
此《管理條例》的使用范圍是:荊門市實行城市化管理的區域內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消納等處置活動及其監督管理。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擴建、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道路以及裝飾維修房屋產生的渣土、廢舊混凝土、廢瀝青和其他廢棄物。
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誰產生、誰承擔處置責任的原則。荊門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提倡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對建筑垃圾進行綜合利用。
其中排放建筑垃圾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對廢混凝土、廢金屬和廢木材等建筑垃圾,實行回收綜合利用。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向建設工程所在地的城市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排放處置證》。未取得《建筑垃圾排放處置證》的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不得排放處置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排放處置實行收費制度,收費標準按價格主管部門核定標準執行。建設單位在編制建設工程概算、預算時,應當專門列支建筑垃圾排放處置費用。
在城市道路進行管線鋪設、道路開挖、管道清污等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設置硬質圍擋,隔離作業,在施工完成后二十四小時內清除建筑垃圾。
其中第十四條表示:拆除工程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管理施工現場:
(一)配備現場管理人員;
(二)建筑垃圾實行分類收集、分類堆放;
(三)對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及時清運綜合利用場所,對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應當清運填埋場所;
(四)不能及時清除的建筑垃圾,應當采取防塵、防滲、防滑坡等措施;
(五)拆除工程完成后三十日內將建筑垃圾清除完畢。
荊門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建筑垃圾消納管理工作機制,組織實施建筑垃圾消納場規劃建設,優先保障建筑垃圾消納場的建設用地,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和經營建筑垃圾消納場。建筑垃圾消納場所未經批準關閉或者拒絕消納建筑垃圾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擅自設立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2017年8月16日馬鞍山市召開《馬鞍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征求意見會。并針對《管理辦法》進行研討。
此《管理辦法》表示馬鞍山市應加強對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并針對馬鞍山市城市規劃區內建筑垃圾的傾倒、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利用等處置活動。馬鞍山市、區城市管理部門為建筑垃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建筑垃圾管理實行市、區兩級管理。需明確市規劃、國土、住建、公安、環保、交運、水利、發改(物價)、財政、征管、局、江東控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依法做好建筑垃圾處置的相關管理工作。
鼓勵以資源化循環利用方式對建筑垃圾進行終端處置,逐步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馬鞍山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進行扶持,制定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的扶持政策并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優先使用。
《管理辦法》明確表示建設施工工地開工建筑垃圾外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各類建設工程在申請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前,必須到城市管理部門申報工程渣土處置計劃,按照規定交納建筑垃圾處置費,住建部門在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時,應當一并查驗建筑垃圾處置費預交憑證。
建設單位督促施工單位在建設施工前按管轄權限向轄區城市管理部門申請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提交建筑垃圾處置方案,城市管理部門對方案進行審查,并核發處置證。建筑垃圾處置證內容包括:建設項目名稱、地點,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運輸企業,消納處置地點;建筑垃圾種類、數量及運輸期限。
在建筑垃圾運輸管理方面實行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市場準入制度。企業從事建筑垃圾運輸活動,應當向市城市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核準后方可從事運輸活動。
個人車輛不得從事建筑垃圾運輸作業。城市管理部門應當公布核準的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名錄。
關于監督檢查方面,馬鞍山市城市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建筑垃圾運輸企業以及從業人員信用管理制度,對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對違法失信的建筑垃圾運輸企業以及從業人員,列入不良信用檔案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2017年8月21日,《北京市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推廣使用政策研究》課題中期檢查評審會在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舉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和課題組成員等十余人出席會議。
會議成立了以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家瓏教授為組長的專家組。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課題組的研究匯報,審查了相關資料,經過認真討論,專家組建議,課題組應根據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現狀,提出針對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推廣使用有突破點的政策建議,并按課題任務書要求完成課題驗收。
據悉,該課題由北京建筑大學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共同承擔,將于今年10月完成。
2017年8月30日上午,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了二審。
議中,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們一致認為,管理好建筑垃圾,必須建設好渣土消納場,消納場信息應定期公布,并建立信息對接平臺,使建筑垃圾實現供需平衡。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當前正是福州市大建設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體量很大。為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應在立法中設置相關條款來實現建筑垃圾源頭減量。比如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標階段,可以把建筑垃圾的減量納入到工程招投標的考核中。
針對渣土車未按指定地點卸放建筑垃圾等違法行為,委員們認為必須嚴管重罰。
安慶市工程局于2017年8月15日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對《安慶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稿)》((下稱《管理辦法》)意見的公告”)。
《管理辦法》表示安慶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建筑垃圾處置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建筑垃圾處置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公安、交通、環保、林業、價格、質監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建筑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安慶市實行建筑垃圾處置責任書,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建筑垃圾運輸單位應當在建設工程開工前,與建設工程所在地區城市管理部門簽訂建筑垃圾處置責任書,明確處置要求以及污染防治、運輸安全等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處置建筑垃圾,不得將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進行處置。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收費制度,具體收費按照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標準執行。
為實現專業運輸,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處置建筑垃圾應當委托已取得建筑垃圾運輸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運輸。
消納場所規劃,安慶市規劃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城市管理、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部門,組織編制建筑垃圾消納場所設置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建筑垃圾消納場所。
建筑垃圾回填,各類建設工程、開發用地需要回填、利用建筑垃圾的,應當經屬地城市管理部門實地勘察,并報市城市管理部門備案。
鼓勵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支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利用財政性資金建設的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市政工程設施、園林綠化設施等項目應當優先使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鼓勵新(改、擴)建的各類工程項目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優先使用建筑垃圾作為路基墊層。
政策優惠,企業使用或者生產列入國家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鼓勵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或者產品的,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優惠政策。
2017年8月30日宜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宜昌市地方標準《建筑垃圾及散體物料運輸車輛管理規范》(下稱《管理規范》),并表示于2017年10月01日實施。
《管理規范》規定了建筑垃圾及散體物料運輸車輛的術語及定義、整車基本要求、車輛結構與密閉、顏色及標識、智能監控系統、車輛改裝、裝卸運輸管理及車容車況要求等方面。并表示此標準適用于在宜昌市城區(含夷陵區)運輸建筑垃圾及散體物料的車輛。但不適用于混凝土攪拌車和罐式粉粒物料車。
2017年9月5日,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發布《廣州藍皮書:關于加快廣州建筑廢棄物資源化進程的對策建議》(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中表述到大量建設施工產生了數量巨大的建筑廢棄物,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建筑廢棄物的排放總量約35.5億噸,其中廣州建筑廢棄物平均年產生量約4000萬噸,建議推進建筑廢棄物資源化。
據了解,除了廣州市內消納、異地消納,進行回填或綜合利用處置等處理方式外,廣州已開始著手建筑廢棄物的資源化,但目前僅有幾家小型的建筑廢棄物消納企業,年消納總量不足80萬噸,遠遠小于廣州年排放總量。
《報告》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的措施。如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給予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報告》建議,由廣州市建委牽頭,盡快出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再生產品利用的扶持管理政策。如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再生產品列入廣州市政府采購目錄,鼓勵城市公用設施、公共建筑、市政工程設施等項目建設中優先采用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再生產品;出臺相關政策,規定建設工程根據排放廢棄物數量,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產品。
建筑垃圾應用案例
機西(鄭州機場周口西華)高速二期,是鄭州航空港區東環高速,被人稱為鄭州繞城高速的東二環。將建筑廢棄物變廢為寶,邊施工邊綠化,這條45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從設計到施工都滲透著綠色交通理念。
城市建筑垃圾在這里竟成了“寶貝”
鄭州中牟縣官渡鎮小莊村附近,機西高速二期03標段施工現場,約40米寬的路基裸露在外,施工尚在進行中。河南機西高速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維介紹到,腳下的路基采用的是從城市建筑垃圾轉化而來的環保材料,經專業公司加工處理后,它們能夠替代土,用于鋪筑路基。
實際上,要使用這種材料,項目公司投入的成本遠比使用土的成本高。呂維前算了一筆賬:用這種材料后,城市建筑垃圾的加工分揀成本約為10元/立方米,運輸距離約40公里,運輸成本0.7元~1元/立方米/公里,二期項目預計要消耗75萬立方米,成本達數千萬。成本雖高,但它的社會效益也很高。
不光有花花草草,還有技術創新
二期建設尚未完成,但是道路兩側的坡面已經長滿了約一米高的花木,五顏六色,與旁邊綠油油的農田相得益彰。機西高速二期全線使用植物纖維毯147萬平方米。機西高速二期還采用了玻璃鋼纖維急流槽,來替代水泥排水槽,不僅延長了排水槽的壽命,還比水泥更低碳環保。機西高速二期還在其他諸多細微處落實綠色交通理念,效果明顯。據統計,機西高速二期目前已節約借土方41.9萬立方米,減少農田占壓面積約365畝(按挖深2米計算),恢復垃圾場占用土地面積164畝(按堆放高度5米計算),減少碳排放2.7萬噸。
據悉,機西高速二期項目路線全長45.1公里,預計于明年11月份通車,機西高速全線通車則要到2020年左右。